陶世龙:敢于承认落后才会有进步–读汪品先院士新作有感

本文是2003年12月1日发表于五柳村,那时汪品先院士的这篇“新作”已成“旧作”了.可喜可贺的是,二十年过去,汪先生不仅在专业学术研究上大有进展,还成为普及科学,拥有百万粉丝的“网红”院士!而“敢于承认落后才会有进步”的呼吁,至今仍有现实意义。遂再次发出,——2023年1月8日。

读到《我国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向何处去?》,一开头就使我为之一震:“尽管中国作者的国际论文数量确在增长,我国地球系统科学落后于国际的差距,仍有拉大的趋势。”

汪先生以今年4月欧、美地球物理学会在尼斯联合举行万人大会为例,讨论的热点均属地球系统科学的范畴,却都是我国不熟悉或者不大熟悉的题目。我马上想起,1989年12月在北京西山召开的纪念李四光的学术讨论会上,马杏垣师也曾如是说:在他刚去参加的国际地质大会上,有一个会场专门讨论地质学中的新思维.计50多个主题,但没有一个是中国地质学家提出的,他感到难受,大声疾呼,要看到我们还落后.

14年过去了,汪先生的感受如此相同.当然在这个时期,我们的地球科学无疑是有进展的,发表的文章比以前多,而且不少文章的引用率也较高.但是汪先生看出:“正当我国学术界热衷于计算“SCI论文”数量的时候,国际学术界却在朝向地球系统科学的核心问题发起攻势。如果安于现状,只以文章数量为满足,若干年后将会发现,我国尽管成为更大的数据输出国,而在学术水平上的国际差距却拉得更大。”我以为汪先生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。

但是说这样的话往往是不合时宜的,当年马先生就有此感慨.因为别人自我感觉良好,而气可鼓不可泄,讲缺点就有泄气之嫌.多年来”歌德””但丁”似乎已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惯性.

“歌德”是指歌功颂德,”但丁”是指但盯着领导就行,均黄万里先生首创.黄先生反对建三门峡水库,直言不讳,倒了大霉;而能曲意逢迎者,荣宠有加.歌德、但丁更大行于世.

近日网上正在为黄万里先生鸣不平,而汪先生的逆耳之言,也能在学术刊物上发表.学术需要创新,正成为热门话题.都说明时代毕竟在前进.汪先生的文章虽是就地球科学而发,但我以为对当今的学术研究也有普遍意义,因此特别推荐大家一读.

本来学然后知不足,越是有学问的学者,越能看到和敢于承认自己的落后方面而奋起直追,遗憾的是中国的学术不是完全独立的,而早已在一定程度上官化,今天或者还要加上商化.从官或商的角度来考虑问题,自然最关心的是他的”政绩”或利润.

近来探讨学术研究何以缺少创新者不少,有人归纳出”底蕴不深,眼光不敏,胆力不足,治学不勤,氛围不浓,评价不公,激励不狠”,等等原因,都有它的道理,我想补充一点,如不消除学术的官商化,治学者无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,要想赶上和不落人后恐怕是难以作到的.2003/12/01

相关阅读

汪品先院士:我拿得出手的东西基本是在60岁之后做出来的原创赵维杰 周忠和 知识分子2023-01-08 08:05

汪品先:我国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向何处去?原载《地球科学进展》双月刊18卷第6期,2003年12月1日出版

留下评论